荞头
 更新时间:2025-05-23

基本解释

   荞头qiáo tóu

  简介

  荞头为石蒜科,多年生宿根作物,作两年生栽培,分蘖力强,鳞茎簇生于短缩茎上,呈卵状短圆形,鳞衣及肉均为白色。叶丛生,中空,细长,有不明显的棱角,浓绿色,微带蜡粉。鳞茎繁殖,可熟食,但多以腌渍加工食用。

  荞头又叫藠头,植物学名薤,属百合科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。荞头原产亚洲东部,我国自古栽培,已有3000-4000年历史。据汉书《龚遂传》记有:“遂为渤海太守,劝民务农桑,令口种百本薤。”宋代宋长文《墨池篇》记载:“殷汤时仙人务光植薤而食,清风时至……作薤叶菜。”王祯:“薤生则气辛,熟则甘美,种之不蠹,食之有益。”

  薤(音卸,xiè),又名藠头或作剃头(藠,剃,音叫,jiào),小蒜、薤白头、野蒜、野韭等,英文名Allium chinense G.Don.。内蒙、山西人称“薤”为“害害”。百合科葱属多年生草本,一种蔬菜类植物。原产中国,汉书《龚逐传》就有记载。现在,南方诸省都有种植,北方人极少食薤。

  特性

  叶浓绿色,细长管状,三角形截面。叶鞘抱合成假茎,基部形成粗的鳞茎。鳞茎球形,似洋葱,白色,是主要的食用部分。秋季抽花茎,伞形花序,花小。 药用有理气宽胸、通阳、祛痰功能。

  江西新建被中国农业部命名“中国藠头之乡”。

 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挽歌《薤露》,产生于汉代,至少唱到唐朝。只有四句“薤上露,何易晞,露晞明朝还落复,人死一去何时归?”

  其他名称

  薤又名薤头、荞头、火葱、三白、菜芝、莜子、鸿荟、野韭等。

字义分解

读音:qiáo

[qiáo]

〔荞麦〕a.一年生草本植物,茎紫红色,叶互生,三角形,开小白花;b.这种植物的子实,黑色,磨成面粉供食用。 ◎ (蕎)

读音:tou,tóu

[tou,tóu]

人身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身体的最前的部分:头骨。头脑。头脸(a.头和脸;b.指面貌;c.指面子,体面)。头角(jiǎo )(喻青年的气概或才华)。 ◎ 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:留头。剃头。 ◎ 物体的顶端:山头。笔头。两头尖。 ◎ 指事情的起点或端绪:从头儿说起。头绪。 ◎ 物体的残余部分:布头儿。 ◎ 以前,在前面的:头三天。 ◎ 次序在前,第一:头等。头生。 ◎ 首领:头子。头目。 ◎ 方面:他们是一头的。 ◎ 临,接近:头睡觉先洗脸。 ◎ 量词,多指牲畜:一头牛。 ◎ 表示约计、

展开更多
其他的词语
热门词语推荐
大家都在看
首页
栏目
栏目
栏目
栏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