蓑笠

更新时间:2025-05-23
suō lì
蓑笠的解释

1.蓑衣和笠帽。

词语解释:
蓑衣与箬帽。蓑笠[suōlì]⒈蓑衣和笠帽。
引证解释:
⒈蓑衣与笠帽。引《仪礼·既夕礼》:“道车载朝服,稾车载蓑笠。”郑玄注:“蓑笠,备雨服。”《后汉书·蔡邕传下》:“故当其有事也,则蓑笠并载。”清唐甄《潜书·明鉴》:“茅舍无恙,然后寳位可居;蓑笠无失,然后衮冕可服。”
网络解释:
蓑笠蓑笠,汉语词汇,指用草或麻编织成的斗篷以及帽子。
综合释义:
蓑衣与箬帽。《仪礼·既夕礼》:“道车载朝服,稾车载蓑笠。”郑玄注:“蓑笠,备雨服。”《后汉书·蔡邕传下》:“故当其有事也,则蓑笠并载。”清唐甄《潜书·明鉴》:“茅舍无恙,然后寳位可居;蓑笠无失,然后衮冕可服。”
汉语大词典:
蓑衣与笠帽。《仪礼·既夕礼》:“道车载朝服,稿车载蓑笠。”郑玄注:“蓑笠,备雨服。”《后汉书·蔡邕传下》:“故当其有事也,则蓑笠并载。”清唐甄《潜书·明鉴》:“茅舍无恙,然后宝位可居;蓑笠无失,然后衮冕可服。”
国语辞典:
蓑笠[suōlì]⒈蓑衣与箬帽。引唐·柳宗元〈江雪〉诗:「孤舟蓑笠翁,独钓寒江雪。」
辞典修订版:
蓑衣与箬帽。唐.柳宗元〈江雪〉诗:「孤舟蓑笠翁,独钓寒江雪。」
其他释义:
1.蓑衣和笠帽。
蓑笠的书写
字义分解

读音:suō

[suō]

用草或棕毛做成的防雨器:蓑衣。蓑笠。 ◎ 用草覆盖。

读音:lì

[lì]

用竹篾或棕皮编制的遮阳挡雨的帽子:斗(dǒu )笠。竹笠。草笠。 ◎ 竹篾编成的笠形覆盖物:笠盖。笠覆。

蓑笠造句 更多
1、夫虽无四方之忧,然谋臣与爪牙之士,不可不养而择也;譬如蓑笠,时雨既至必求之。2、也有人在冰天雪地也有钓鱼的雅兴,比如唐代诗人柳宗元用“孤舟蓑笠翁,独钓寒江雪”描绘了一幅绝妙的寒江独钓图。3、见那女人大约十八九岁年纪,身形苗条,大眼睛,皮肤如雪,正是江南水乡的人物,她左手倒提铜桨,右手拿了蓑笠,露...
首页
栏目
栏目
栏目
栏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