询于刍荛

更新时间:2025-05-25
xún yú chú ráo
询于刍荛的解释

询:问;刍荛:割草打柴的人,借指地位低微的人。指向普通老百姓了解情况,征求意见。

词语解释:
与樵夫商议事情﹐意谓不耻下问。询于刍荛[xúnyúchúráo]⒈与樵夫商议事情,意谓不耻下问。
引证解释:
⒈与樵夫商议事情,意谓不耻下问。引《诗·大雅·板》:“先民有言,询于芻蕘。”郑玄笺:“古之贤者有言:有疑事当与薪采者谋之。”孔颖达疏:“言询于芻蕘,谓谋於取芻取蕘之人。”清朱之瑜《与源光国启》之六:“乃希化被草木,不耻询于芻蕘。”鲁迅《且介亭杂文二集·六朝小说和唐代传奇文有怎样的区别?》:“《隋书·经籍志》抄《汉书·艺文志》说,以著录小说,比之‘询于刍荛’,就是以为虽然小说,也有所为的明证。”亦省作“询芻”、“询蕘”。唐张说《奉和暇日游兴庆宫作》:“侍酌衢樽满,询芻諫鼓悬。”清冯桂芬《与许抚部书》:“谨就管见别为一议,并章程八条奉寄,附羽工区区,用副询蕘盛意,惟执事采择焉。”
汉语大词典:
与樵夫商议事情,意谓不耻下问。《诗·大雅·板》:“先民有言,询于刍荛。”郑玄笺:“古之贤者有言:有疑事当与薪采者谋之。”孔颖达疏:“言询于刍荛,谓谋于取刍取荛之人。”清朱之瑜《与源光国启》之六:“乃希化被草木,不耻询于刍荛。”鲁迅《且介亭杂文二集·六朝小说和唐代传奇文有怎样的区别?》:“《隋书·经籍志》抄《汉书·艺文志》说,以著录小说,比之‘询于刍荛’,就是以为虽然小说,也有所为的明证。”亦省作“询刍”、“询荛”。唐张说《奉和暇日游兴庆宫作》:“侍酌衢樽满,询刍谏鼓悬。”清冯桂芬《与许抚部书》:“谨就管见别为一议,并章程八条奉寄,附羽工区区,用副询荛盛意,惟执事采择焉。”
国语辞典:
刍荛,割草砍柴的人。询于刍荛指向割草砍柴的人询问请教。谓不耻下问。询于刍荛[xúnyúchúráo]⒈刍荛,割草砍柴的人。询于刍荛指向割草砍柴的人询问请教。谓不耻下问。引《诗经·大雅·板》:「先民有言,询于刍荛。」成语解释询于刍荛
出处:
《诗经·大雅·板》:“先民有言,询于刍荛。”
其他释义:
询:问;刍荛:割草打柴的人,借指地位低微的人。指向普通老百姓了解情况,征求意见。
询于刍荛的书写
字义分解

读音:xún

[xún]

问,征求意见:询问。询察。查询。质询。咨询。询事考言(查问考核言行是否相符)。

读音:yú

[yú]

介词(a.在,如“生于北京”;b.到,如“荣誉归于老师”;c.对,如“勤于学习”;d.向,如“出于自愿”;e.给,如“问道于盲”;f.自,从,如“取之于民”;g.表比较,如“重于泰山”;h.表被动,如“限于水平”)。 ◎ 后缀(a.在形容词后,如“疏于防范”;b.在动词后,如“属于未来)。 ◎ 姓。

读音:chú

[chú]

喂牲畜的草,亦指用草料喂牲口:刍秣(饲养牛马的草料)。反刍。 ◎ 割草:刍荛(割草称“刍”,打柴称“荛”。指割草打柴的人。后常用作向人陈述意见的谦辞)。刍言(常用来谦称自己的言论)。刍议(同“刍言”)。 ◎ 草把:刍灵(古代送葬用的茅草扎的人马)。

读音:ráo,yáo

[ráo,yáo]

柴草,割柴草:行牧且荛。 ◎ 采柴草的人:刍荛(割草打柴的人,后多指在野之士)。荛竖。 ◎ “芜菁”的别称。

询于刍荛造句 更多
1、自非采纳群谋,询于刍荛,虚己受人,恆若不足,则功名不成,勋绩莫著。 2、昔文王询于刍荛,晋文听舆人之诵,臣虽卑贱,敢同匹夫。
首页
栏目
栏目
栏目
栏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