贬绌

更新时间:2025-05-23
biǎn chù
贬绌的解释

1.贬退,罢黜。绌,通"黜"。

词语解释:
贬退,罢黜。绌,通'黜'。
基础解释:
贬退,罢黜。绌,通/'黜/'。
引证解释:
⒈贬退,罢黜。絀,通“黜”。引《韩诗外传》卷九:“天子闻之,必将贬絀吾君,危其社稷,絶其宗庙,是罪四也。”《宋史·太祖纪三》:“王全斌入蜀,贪恣杀降,虽有大功,即加贬絀。”
网络解释:
贬绌贬绌,读作biǎnchù,汉语词语,是指贬退,罢黜。
综合释义:
贬退,罢黜。絀,通“黜”。《韩诗外传》卷九:“天子闻之,必将贬絀吾君,危其社稷,絶其宗庙,是罪四也。”《宋史·太祖纪三》:“王全斌入蜀,贪恣杀降,虽有大功,即加贬絀。”
汉语大词典:
贬退,罢黜。绌,通“黜”。《韩诗外传》卷九:“天子闻之,必将贬绌吾君,危其社稷,绝其宗庙,是罪四也。”《宋史·太祖纪三》:“王全斌入蜀,贪恣杀降,虽有大功,即加贬绌。”
其他释义:
1.贬退,罢黜。绌,通'黜'。
贬绌的书写
字义分解

读音:biǎn

[biǎn]

给予低的评价,与“褒”相对:贬低。贬义。褒贬(a.评论好坏;b.指出缺点)。 ◎ 减低,降低:贬值。贬职。

读音:chù

[chù]

不足,不够:支绌(款项不够分配)。左支右绌。相形见绌(相比之下显得不足)。 ◎ 古同“黜”,罢免,革除。

首页
栏目
栏目
栏目
栏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