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释
古代大臣请求致仕的婉词。《史记·张仪列传》:“臣闻之,积羽沉舟,羣轻折轴,众口鑠金,积毁销骨,故愿大王审定计议,且赐骸骨辟 魏 。”《新唐书·裴寂传》:“ 寂 顿首曰:‘始陛下发 太原 ,约天下已定,许上印綬。今四海妥安,愿赐骸骨归田里。’”《明史·刘之纶传》:“乞削臣今官,赐骸骨。”
古代大臣请求致仕的婉词。《史记·张仪列传》:“臣闻之,积羽沉舟,羣轻折轴,众口鑠金,积毁销骨,故愿大王审定计议,且赐骸骨辟 魏 。”《新唐书·裴寂传》:“ 寂 顿首曰:‘始陛下发 太原 ,约天下已定,许上印綬。今四海妥安,愿赐骸骨归田里。’”《明史·刘之纶传》:“乞削臣今官,赐骸骨。”
读音:cì
[cì]
给,旧时指上级给下级或长辈给小辈:赐予。赐死。赏赐。恩赐。 ◎ 敬辞:请赐教。希赐函。 ◎ 赏给的东西,给予的好处:厚赐。受赐良多。
读音:hái
[hái]
骨头:骸骨。尸骸。 ◎ 身体:病骸。残骸。
读音:gǔ,gū
[gǔ,gū]
人和脊惟动物身体里面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:骨头。骨胳(全身骨头的总称)。骨节。骨肉(a.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,亦称“骨血”;b.喻紧密相连,不可分割的关系)。骨干(gàn)。 ◎ 像骨的东西(指支撑物体的骨架):伞骨。扇骨。 ◎ 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:骨力(a.雄健的笔力;b.刚强不屈的气概)。风骨(古典文艺理论术语,指文章的艺术风格,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)。 ◎ 指人的品质、气概:侠骨。骨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