跋胡

更新时间:2025-05-23
bá hú
跋胡的解释

1.见"跋胡疐尾"。

词语解释:
亦作'跋胡疐尾'。
基础解释:
亦作'跋胡疐尾'。亦作/'跋胡疐尾/'。
引证解释:
⒈见“跋胡疐尾”。
网络解释:
跋胡《诗·豳风·狼跋》:“狼跋其胡,载疐其尾。
网友释义:
接地技术话安全:接地安全与触电事故分析是王常余编写的一本书。
汉语大词典:
见“跋胡疐尾”。《汉语大词典》:跋胡疐尾  拼音:báhúzhìwěi《诗·豳风·狼跋》:“狼跋其胡,载疐其尾。”后以“跋胡疐尾”喻进退两难。宋李纲《谢复观文殿大学士表》:“惟信古太过,而欲为曲突徙薪之谋,故与物多违而每致跋胡疐尾之患。”亦省作“跋胡”。唐杜甫《大历三年春四十韵》:“鹿角真走险,狼头如跋胡。”仇兆鳌注:“《水经注》:江水又东流狼头滩,其水并峻激奔暴,鱼鳖所不能游,其歌曰:‘滩头白浡坚相持,倏忽沦没别无期。’”
其他释义:
1.见'跋胡疐尾'。
跋胡的书写
字义分解

读音:bá

[bá]

翻山越岭:跋涉。 ◎ 踩,践踏:跋前踬后(喻进退两难)。 ◎ 文章或书籍正文后面的短文,说明写作经过、资料来源等与成书有关的情况:跋文。跋语。序跋。

读音:hú

[hú]

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:胡人。胡服。胡姬(西域出生的少女)。胡越(“胡”在北方;“越”在南方,喻疏远、隔绝)。 ◎ 泛指外国或外族的:胡椒。胡瓜(黄瓜)。胡琴。胡笳(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)。 ◎ 乱,无道理:胡来。胡闹。胡吹。胡言乱语。 ◎ 文言疑问词,为什么,何故:胡不归?“胡取禾三百廛兮?” ◎ 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:胡须。 ◎ 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:“狼跋其胡。” ◎ 巷、小街道称“胡同(tòng )”(用作巷名时,“同”读轻声不儿化)。 ◎ 姓。

首页
栏目
栏目
栏目
栏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