须弥

更新时间:2025-05-24
xū mí
须弥的解释

1.见"须弥山"。 2.信佛者泛指山。

词语解释:
原是梵文音译,相传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名山”。据佛教观念,它是诸山之王,世界的中心,为佛教的宇宙观。须弥[xūmí]⒈见“须弥山”。⒉信佛者泛指山。
引证解释:
⒈见“须弥山”。⒉信佛者泛指山。引唐杨炯《梓州惠义寺重阁铭》:“俯观大道,仅如枣叶;下望须弥,裁同芥子。”
网络解释:
须弥(须弥山)“须弥”一词原是梵文音译,相传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名山”。据佛教观念,它是诸山之王,世界的中心,为佛教的宇宙观。须弥的意思是“妙高”、“妙光”、“善积”等,因此须弥山有时又译为“妙高山”等。须弥山(梵语:Sumeru),又译为苏迷嚧、苏迷卢山、弥楼山,意思是宝山、妙高山,又名妙光山。位于小世界的中央(一千个小世界称为小千世界,一千个小千世界称为中千世界,一千个中千世界为大千世界,这就是“三千大千世界”的由来)
综合释义:
原是梵文音译,相传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名山”。据佛教观念,它是诸山之王,世界的中心,为佛教的宇宙观。须弥的意思是“妙高”、“妙光”、“善积”等,因此须弥山有时又译为“妙高山”等。须弥山(梵语:Sumeru),又译为苏迷嚧、苏迷卢山、弥楼山,意思是宝山、妙高山,又名妙光山。位于小世界的中央(一千个小世界称为小千世界,一千个小千世界称为中千世界,一千个中千世界为大千世界,这就是“三千大千世界”的由来)信佛者泛指山。唐杨炯《梓州惠义寺重阁铭》:“俯观大道,仅如枣叶;下望须弥,裁同芥子。”
汉语大词典:
(1).见“须弥山”。(2).信佛者泛指山。唐杨炯《梓州惠义寺重阁铭》:“俯观大道,仅如枣叶;下望须弥,裁同芥子。”《汉语大词典》:须弥山(须弥山)  拼音:xūmíshān(1).梵语sumeru的译音。或译为须弥楼、修迷卢、苏迷卢等。有“妙高”、“妙光”、“安明”、“善积”诸义。原为古印度神话中的山名,后为佛教所采用,指一个小世界的中心。山顶为帝释天所居,山腰为四天王所居。四周有七山八海、四大部洲。《释氏要览·界趣》:“《长阿含》并《起世因本经》等云:四洲地心,即须弥山。此山有八山绕外,有大铁围山,周回围绕,并一日月昼夜回转照四天下。”唐段成式《酉阳杂俎·天咫》:“释氏书言,须弥山南面有阎扶树,月过,树影入月中。”《封神演义》第七三回:“非铜非铁又非钢,曾在须弥山下藏。”清昭梿《啸亭续录·佛言须弥山》:“佛经言须弥山高数万由旬,日月绕山周行,为其峰影所蔽,遂分昼夜。”亦省称“须弥”。宋苏轼《观湖》之一:“须弥有顶低垂日,兜率无根下戴鳌。”清姚鼐《题〈四更山吐月图〉》诗:“环海世界中须弥,光明隐蔽行两规。”(2).指喜马拉雅山。康有为有《望须弥山云飞因印度之亡感望故国闻西藏又割地矣》诗。
其他释义:
1.见'须弥山'。2.信佛者泛指山。
须弥的书写
字义分解

读音:xū

[xū]

必得,应当:无须。莫须有。必须。务须。须要。 ◎ 等待,停留:须留(迟留,留待)。 ◎ 男人面上生的毛,胡子:须眉(男子的代称)。须生(传统戏剧角色名,即“老生”)。 ◎ 〔须臾〕片刻,一会儿。 ◎ 像胡须的东西:须根。触须。

读音:mí

[mí]

满,遍:弥满。弥月(a.整一个月;b.婴儿满月)。弥望(满眼)。弥天(满天,形容极大的)。 ◎ 补,合:弥补。弥缝。弥封。 ◎ 更加:弥坚。欲盖弥彰。 ◎ 水满的样子:弥漫。 ◎ 久,远:弥留(病久留不去,后称病重将死)。弥亘(连绵不断)。 ◎ 姓。

须弥造句 更多
1、若三千大千世界内,山河、石壁、四大海水,能令涌沸;须弥山及铁围山,能令摇动;又令碎如微尘,其中众生,悉令发无上菩提心。2、如法炮制,吕平又封印掉了美妇人的天珠,随手丢入须弥戒指。3、毛吞大海,芥纳须弥,金色头防微笑。4、须弥芥子包罗世界万象,大中小世界万千。5、金佛总高168米,金佛高108米,...
1、比如须弥山、铁围山、香水海、咸水海之类,所谓山海,应该都只是比喻而已。 2、前有须弥灵境,两侧有3米高的经幢,后有寺庙群主体建筑香岩宗印之阁。
1、位于国家级贫困县河南鲁山县的中原大佛2008年竣工,总投资12亿元,大佛总高208米,其中佛身高108米,莲花座高20米,金刚座高25米,须弥座高55米。2、须弥座的下面的供桌上有各种各样的贡品.3、养心门分为须弥座、门垛和上顶三部分。4、须弥不动住中央,日月游行绕四方,各驾轻车投熟路,未须却脚...
1、小则易人心智,大则另辟空间,须弥芥子无所不涵。2、宝顶用铜皮焊成,磨光镏金,套在雷公柱外,修理时工人钻入宝顶,两人在内操作,把歪斜的雷公柱修正,使宝顶端正地落在由大块琉璃砖拼成的须弥座上。3、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,中央是须弥山,有七山八海环绕着,海中有四大洲,海外更有铁围山。4、三大须弥境的巅峰...
首页
栏目
栏目
栏目
栏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