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枊的解释
词语解释:
拴马的柱子。马枊[mǎàng]⒈拴马的柱子。
引证解释:
⒈拴马的柱子。引《三国志·蜀志·先主传》:“督邮以公事到县,先主求謁,不通,直入缚督邮,杖二百,解綬繫其颈着马枊,弃官亡命。”《资治通鉴·晋安帝元兴三年》:“﹝刘裕﹞尝与刁逵樗蒲,不时输直,逵缚之马枊。”胡三省注:“枊,鱼浪翻,繫马柱也,又五刚翻。”清钱谦益《天都峰》诗:“絶陘引猿臂,缺竇缚马枊。”
网络解释:
马枊马枊是一个汉语词语,读音是mǎànɡ,是指拴马的柱子。
综合释义:
拴马的柱子。《三国志·蜀志·先主传》:“督邮以公事到县,先主求謁,不通,直入缚督邮,杖二百,解綬繫其颈着马枊,弃官亡命。”《资治通鉴·晋安帝元兴三年》:“﹝刘裕﹞尝与刁逵樗蒲,不时输直,逵缚之马枊。”胡三省注:“枊,鱼浪翻,繫马柱也,又五刚翻。”清钱谦益《天都峰》诗:“絶陘引猿臂,缺竇缚马枊。”
汉语大词典:
拴马的柱子。《三国志·蜀志·先主传》:“督邮以公事到县,先主求谒,不通,直入缚督邮,杖二百,解绶系其颈着马枊,弃官亡命。”《资治通鉴·晋安帝元兴三年》:“﹝刘裕﹞尝与刁逵樗蒲,不时输直,逵缚之马枊。”胡三省注:“枊,鱼浪翻,系马柱也,又五刚翻。”清钱谦益《天都峰》诗:“绝陉引猿臂,缺窦缚马枊。”
其他释义:
1.拴马的柱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