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鲠在喉的解释
鲠:鱼刺。鱼骨头卡在喉咙里。比喻心里有话没有说出来,非常难受。
词语解释:
骨鲠在喉gǔgěng-zàihóu。(1)鱼骨头卡在喉咙里,比喻心里有话没说出来,堵得难受。
基础解释:
鲠:鱼刺,鱼骨。鱼刺卡在喉咙里。比喻心里有话,不说出来不痛快。常与“不吐不快”连用。也作“如鲠在喉”。
引证解释:
⒈鱼、肉等的小骨卡在喉咙里。比喻心中有话,不说出来不痛快。引清袁枚《与金匮令书》:“僕明知成事不説,既往不咎,而无如闻不慊心事,如骨鯁在喉,必吐之而后快。”林纾《与姚叔节书》:“非斤斤与此辈争短长,正以骨鯁在喉,不探取而出之,坐卧皆弗爽也。”鲁迅《南腔北调集·论“赴难”和“逃难”》:“我如骨鲠在喉,不能不说几句话。”
综合释义:
鲠:鱼刺。鱼骨头卡在喉咙里。比喻心里有话没有说出来,非常难受。但近来作文,避忌已甚,有时如~,不得不吐,遂亦不免为人所憎。◎《鲁迅书信集·致黎烈文》
网友释义:
骨鲠在喉,鱼骨头卡在喉咙里,比喻心里有话没说出来,堵得难受。语出清袁枚《与金匮令书》:“仆明知成事不说,既往不咎,而无如闻不慊心事,如骨鲠在喉,必吐之而后快。”林纾《与姚叔节书》:“非斤斤与此辈争短长,正以骨鲠在喉,不探取而出之,坐卧皆弗爽也。”鲁迅《南腔北调集·论“赴难”和“逃难”》:“我如骨鲠在喉,不能不说几句话。”
汉语大词典:
鱼、肉等的小骨卡在喉咙里。比喻心中有话,不说出来不痛快。清袁枚《与金匮令书》:“仆明知成事不说,既往不咎,而无如闻不慊心事,如骨鲠在喉,必吐之而后快。”林纾《与姚叔节书》:“非斤斤与此辈争短长,正以骨鲠在喉,不探取而出之,坐卧皆弗爽也。”鲁迅《南腔北调集·论“赴难”和“逃难”》:“我如骨鲠在喉,不能不说几句话。”
国语辞典:
鱼刺卡在喉咙里。比喻心中有话,必须一吐为快,如:「要我隐瞒这件大事,真像是骨鲠在喉,难受极了!」
辞典简编版:
鱼刺卡在喉咙。比喻心里有话没说出来,十分难受。 【造句】要我这种急性子的人隐瞒这件大事,真是骨鲠在喉,不吐不快!
成语词典版:
修订本参考资料:鱼刺卡在喉咙里。比喻心中有话,必须一吐为快,如:要我隐瞒这件大事,真像是骨鲠在喉,难受极了!
出处:
清·袁枚《小仓山房尺牍》:“仆明知成事不说;既往不咎;而无知闻不慊心事;如骨鲠在喉;必吐之而后快。”
其他释义:
鲠:鱼刺。鱼骨头卡在喉咙里。比喻心里有话没有说出来,非常难受。
字义分解
读音:gǔ,gū
[gǔ,gū]
人和脊惟动物身体里面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:骨头。骨胳(全身骨头的总称)。骨节。骨肉(a.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,亦称“骨血”;b.喻紧密相连,不可分割的关系)。骨干(gàn)。
◎ 像骨的东西(指支撑物体的骨架):伞骨。扇骨。
◎ 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:骨力(a.雄健的笔力;b.刚强不屈的气概)。风骨(古典文艺理论术语,指文章的艺术风格,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)。
◎ 指人的品质、气概:侠骨。骨气。
读音:gěng
[gěng]
鱼骨:骨鲠在喉,不吐不快。
◎ 鱼骨卡在嗓子里。
◎ 直:骨鲠。鲠直(同“梗直”、“耿直”)。鲠言。
读音:zài
[zài]
存,居:存在。健在。青春长在。
◎ 存留于某地点:在家。在职。在位。
◎ 关于某方面,指出着重点:在于(a.指出事物的本质所在,或指出事物以什么为内容;b.决定于)。在乎。事在人为。
◎ 表示动作的进行:他在种地。
◎ 介词,表示事情的时间、地点、情形、范围等:在逃。在望。在握。在理。在朝(cháo )。在野。在世。
◎ 和“所”连用,表示强调:在所不辞。无所不在。
读音:hóu
[hóu]
颈的前部和气管相通的部分,是呼吸器官的一部分,内有声带,又是发音器官(通称“喉头”):喉咙。喉舌(a.泛指说话的器官;b.喻代言人,如“报纸是人民的喉喉”;c.喻险要的地方,如“居庸关乃扼守京城之喉喉”.;d.古喻国家的重臣,特指御史之类的谏官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