鮧鱼鳔
 更新时间:2025-05-23

基本解释

  中文名称:鮧鱼鳔

  拼音:Yí Yú Biào

  英文名:Yi swim bladder

  鮧鱼鳔也称鲶鱼鳔,出自《中华本草》,属于中医药材,主要适用于止血;敛疮,主呕血;阴疮;瘘疮。

  原形态

  鲇鱼,体长,头部平扁,尾部侧扁。口宽阔。口裂向上倾斜,下颌突出明显。上下颌及犁骨上有许多绒状细齿。须2对。眼小,盖有透明薄膜。位置接近头侧,无鳞,皮肤富粘液腺,侧线上有粘液孔1行。背鳍5,很小。臀鳍77-83,与毛鳍相连。幼小时背侧部一般为黄绿色,随着个体成长体色逐步加深变成黑褐色,额部为灰白色,各鳍灰黑色。

  生境分布

  生态环境:栖息于江河、湖泊和水库,为中下层肉食性鱼类,主要食一些小型鱼类。

  资源分布:我国除西部高原地区外其他各地均有分布。

    

字义分解

读音:yí

[yí]

〔鮧鱼〕体小,头、体平扁,眼小,口上有四对小须,体灰白色,背上和体侧各有一条白线。

读音:yú

[yú]

脊椎动物的一类,生活在水中,一般有鳞和鳍,用鳃呼吸,冷血:鱼虾。鱼虫。鱼网。鱼跃。鱼贯(像鱼游一样先后相续)。鱼雁(书信,信息)。鱼米乡。鱼尾纹。鱼目混珠。鱼质龙文(喻虚有其表)。 ◎ 姓。

读音:biào

[biào]

某些鱼类体内可以涨缩的气囊,鱼借以沉浮。有的鱼类的鳔有辅助听觉或呼吸等作用。俗称“鱼泡”。 ◎ 用鳔或猪皮熬制的胶:鳔胶。猪皮鳔。 ◎ 用鳔胶粘上:把凳子腿鳔上。

展开更多
其他的词语
热门词语推荐
大家都在看
首页
栏目
栏目
栏目
栏目